2026第21届广州国际纸展

2026第21届广州国际纸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亚洲卫生用品及生活用纸博览会

第9届十省(区)纸业交流会           亚洲造纸设备、纸张采购对接会

2026年5月13日-15日 | 广州琶洲 • 保利世贸博览馆

距离开幕还有

广州国际纸业展览会

观察 | 创新驱动,引领造纸行业多元发展新征程~

时间:2025-10-22

来源:广州国际纸展

作者:广州国际纸展

点击:

在环保政策趋严、市场需求升级的当下,造纸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。

众多企业积极布局新赛道,以创新技术为核心驱动力,在绿色发展、细分领域突破等方面亮点纷呈。

一、绿色转型,开辟可持续发展新路径

绿色环保已成为造纸行业发展的核心主题,不少企业将生态理念深度融入生产经营,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。

宜宾纸业深耕竹资源优势,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绿色转型之路。作为竹浆纸一体化生产企业,宜宾纸业率先以竹浆替代木浆,摆脱木材短缺困境的同时,激活了生态经济链。公司设立竹林项目公司负责林竹基地生态建设,通过规模化种植提高当地森林覆盖率,形成 “越砍越绿” 的可持续循环模式。目前,宜宾纸业每年采购竹片约 120 万吨,辐射料场 320 个,带动 13 万竹农增收近 7 亿元,真正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。

在技术创新方面,宜宾纸业依托国家级竹浆研发平台,聚焦 “竹浆 + 新材料” 战略,牵头成立 “新型竹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”,参与多项国家、省、市重点科技项目。2025 年,公司成功研发竹浆食品包装牛卡纸,突破竹纤维配方与工艺瓶颈,填补了市场空白;投资建设的竹浆模塑产线,产品可替代塑料泡沫应用于汽车、食品包装领域,大幅缩短降解周期;配套智能纸箱生产线后,形成 “竹浆原料 -降解包装-新能源应用” 全链条,积极响应国家 “以竹代塑” 战略。其全竹浆系列产品斩获多项荣誉,“金竹” 莫迪卡系列纸品更是拿下 “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金奖”,彰显了绿色产品的强大竞争力。

废水循环利用是造纸行业绿色转型的另一重要突破口。多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,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,为行业树立了标杆。

芬欧汇川(中国)有限公司采用盘式过滤器过滤和杀菌消毒工艺处理造纸废水,处理后的水质可满足冷却塔补水要求,每日节水 600-1000 立方米,年节约用水 25 万 - 30 万立方米,单位产品用水量下降 2.5%。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则推行分级分质用水模式,将部分真空泵冷却水由清水改为白水,纸机白水实现全封闭内循环运行,水重复利用率高达 93.2%。亚太森博(山东)浆纸有限公司通过多重处理技术,将轻污染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,还将市政中水与企业工业污水中水混合处理,作为锅炉、循环水补水,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5.93%,年再生水利用量达 666.28 万立方米。

二、细分赛道,特种纸成新增长引擎

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,特种纸凭借高附加值、专属用途等优势,成为造纸企业争相布局的热门领域。太阳纸业在特种纸赛道的布局堪称行业典范。

太阳纸业的 PM46 特种纸生产线集成 AI 等前沿技术,在数字化、智能化应用上领跑国内同行。该生产线可生产数码热转印纸、液晶玻璃衬纸、字典纸等高端生物基新材料产品,年产特种纸 3.7 万吨,预计年产值近 4 亿元。其中,数码印花纸产品附加值达到传统纸制品的两倍,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、地铁广告牌等场景的数码印花,推向市场后迅速获得认可。

太阳纸业特种纸总监郭伟表示,特种纸已发展到 600 多个品类,广泛应用于医药、工业、特种新材料等领域,成为造纸行业中极具活力的新质生产力。目前,太阳纸业 PM43 纸机正在加速建设中,未来将进一步巩固企业在特种纸领域的优势,助力济宁打造全球先进的特种纸生产基地。

三、行业趋势,成本压力下的创新突围

2025 年下半年,受原材料及经营成本攀升影响,造纸企业运营压力增大,行业掀起集体调价潮。

江苏金田纸业部分产品上调幅度 100 元 / 吨,浙江金龙再生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山鹰纸业等企业产品价格也有 30-50 元 / 吨的上调。在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,创新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。

金东纸业(江苏)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推进高得率纸浆技术,降低化学用品和水资源消耗量;在纸机设计阶段投入大型纸机封闭白水系统自净化技术,将白水分级回收后应用于打浆、喷淋等环节;同时,将石灰渣洗涤水引入消石灰系统,循环使用烟道气洗涤水及碳酸钙研磨厂冷却水。一系列技术改造让金东纸业 2023 年单位产品用水量降至 8.59 立方米,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4.75% 以上,达到行业先进水平,在成本控制与绿色发展上实现双重突破。

从宜宾纸业的竹资源创新利用到太阳纸业的特种纸 “数智化” 生产,再到各大企业在废水循环领域的技术攻坚,造纸行业正以创新为笔,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未来,随着技术持续迭代、产业链不断完善,行业将迎来更多新机遇与新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