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无“洋垃圾”!
近日,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招待会,据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翟青透露,我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。
01 曾是世界上最大的“回收站”
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“回收站”,“吃下”全球超过45%的垃圾。
过去20年里,洋垃圾“无节制”流入我国,造成大面积空气、河流、土壤污染,大量儿童铅中毒。
别人不要的“垃圾”,却是当时我国人们稀罕的“宝贝”。
比如废塑料。如果将废旧塑料通过破碎、清洗、加热塑化,最后挤压成再生颗粒,作为工业原料投入利用,比直接从石油提取合成要便宜,可以大幅降低成本。
比如废纸。2016年及以前,国内约40%的废纸需求靠进口废纸满足。欧美国家的垃圾处理公司将垃圾转卖到我国,节省大笔处理垃圾的成本,赚取巨额差价,而我国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,将这些垃圾消化掉,赚取这条产业链中最微薄的利润,同时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。
02 造纸业受伤了吗?
发展中的问题,还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。
2017年,我国向全世界发出声明:禁止24种“洋垃圾”进入中国;2021年1月1日起,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。
这一系列禁令的连锁反应,则是相关行业的短期波动。
比如,金属、塑料等行业,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动,纸制品价格更是多次上调,从上游的原料到下游的消费端,一个接一个地涨。
原料上涨甚至造成价格倒挂,让很多中小型的纸厂不堪承受,纷纷宣布停产。
那么,洋垃圾禁令,是否伤害了我国的制造业?
03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
短期来看或许如此,但从长远来看,却会倒逼许多企业做出升级。
在禁令实行期间,约有三成企业不得不停产改行。
剩下七成中,有一部分在国内开始建立自己的回收体系,治污水平提升,加工模式也陆续向园区集中、向规范、有序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。
还有一部分企业则直接从原材料入手,探索更多可能:
山鹰纸业在吉林省扶余市的纸浆和工业包装纸项目中就包括年产10万吨玉米秸秆制浆生产线;
银泉纸业公司采用稻草为主要原料,成功生产出纸地膜产品;
泰盛制浆和玖龙纸业分别在南平和咸宁开展毛竹制浆造纸项目……
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”
世界各国逐渐达成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共识:一切发展都不能以环境和人民的健康为代价,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最终只能害人害己,只有坚持走绿色、低碳、循环、可持续发展之路,才能真正迈向清洁美丽的世界。
素材来源丨中国新闻网
促进造纸行业发展,关注第18届广州国际纸展暨广州国际以纸代塑及纸浆模塑展。聚焦纸业热点,探析发展趋势,助力纸企产业升级,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第18届广州国际纸展暨广州国际以纸代塑及纸浆模塑展,与纸业同仁相约广州!